新闻动态

带娃不费妈! 0-3岁早教藏在生活里(崔玉涛都说对! )

当宝宝把刚端上的面条糊了满桌满地,当你刚转身他就把绘本撕得哗哗响,当你疲惫不堪他却精神百倍地满屋爬——这些瞬间,是不是常让你怀疑:“早教?我连觉都不够睡!”

别急!著名的儿科专家崔玉涛老师常说一句话:“最好的早教不在机构,就在你家客厅、厨房、甚至换尿布的台子上。” 0-3岁的宝宝,大脑像一块超级海绵,他们学习的方式不是正襟危坐,而是在每一次摸爬滚打、每一次“捣蛋”、每一次生活互动中完成的。生活本身,就是他们最棒的课堂!

场景一:换尿布台变身“运动场”

小家伙一躺上尿布台就化身“小泥鳅”,扭来扭去?别急着按住他!

崔玉涛怎么看: “别怕孩子动。抬头、翻身、蹬腿,这些大运动发展,都是在自由活动里‘练’出来的,抱太多反而限制了他。”

生活里的早教课:

“蹬小车”时间:换尿布时,轻轻握住宝宝的小脚丫,像踩自行车一样帮他活动活动腿。这能让他感知到自己的小身体,强健肌肉。

“趴趴乐”时间:换完尿布,别急着抱起来!让他光着小屁股趴一会儿,努力把小脑袋抬起来看看你。这短短的几分钟,对锻炼他的颈背力量和协调性超级重要!宝宝每一次努力抬头,都是在为以后坐、爬、走打基础。

“扭扭操”:他扭来扭去?只要安全,就让他扭!这是他在探索自己身体能做什么,小脑瓜正忙着学习控制平衡呢。

场景二:辅食桌也是“科学实验室”

喂饭像打仗?宝宝抢勺子、抓食物、糊得满脸满身?深呼吸,这可能是个“好现象”!

崔玉涛提醒:“别怕孩子用手抓吃的,也别怕他弄得一团糟。这是他在学习,是认识食物、锻炼手指的必经之路。”

生活里的早教课:

触觉大冒险:给宝宝一小块煮软的西兰花、一根香蕉条,让他尽情捏、抓、捏扁搓圆。黏糊糊、软塌塌、颗粒感…这些不同的触感,就是他最生动的“触觉课”,刺激大脑发育。

“勺子挑战赛”:给宝宝一个他自己的小勺子(哪怕他只会挥舞或乱戳)。别怕他吃不到嘴里!他努力尝试把勺子往嘴边送的过程,就是在锻炼手眼协调和手指的精细动作。失败?没关系,多试几次!

“食物探索家”:让他摸摸凉凉的苹果、软软的牛油果、滑溜溜的蒸蛋。这可比看图卡认识水果生动多了!他通过真实的感官体验,在认识这个世界的模样和质地。

场景三:超市就是“超级感官乐园”

带娃逛超市只想速战速决?慢一点!超市对宝宝来说,简直是五光十色的“感官宝藏库”!

崔玉涛建议:“多带宝宝接触真实物品。真实的颜色、形状、声音、气味,是任何玩具或图片都比不了的刺激。”

生活里的早教课:

“摸摸看”:安全前提下,让宝宝摸摸光滑的西红柿、粗糙的菠萝皮、毛茸茸的桃子。不同的触感信息像小闪电一样刺激他的大脑。

“听听看”:捏捏包装袋发出哗啦声,听听米粒从指缝滑落的沙沙声。这些日常的声音,都在丰富他对世界的听觉认知。

“闻闻看”(安全第一):在水果区、面包区,让宝宝闻闻香甜的瓜果味、诱人的面包香。嗅觉也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式!

“认认看”:“看,这是红红的苹果!”“这是圆圆的橙子!”简单的描述,就是在帮宝宝把看到的实物和语言联系起来,积累词汇。

场景四:家务时间变身“亲子游戏场”

做饭、叠衣服、打扫卫生时宝宝总缠着你?别嫌烦,拉他入伙!

崔玉涛支招: “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,是培养责任感和动手能力的好机会,也是很好的亲子互动。”

生活里的早教课:

“小小分拣员”:洗衣服时,给宝宝几双袜子,让他“帮忙”配对(哪怕他只是拿着玩),或者让他把脏衣服放进洗衣篮。简单的指令和动作,锻炼他的理解和执行能力。

“厨房小助手”:做饭时,给宝宝一个安全的小锅、小铲(或空塑料盒),让他模仿你“炒菜”。模仿是学习的重要方式!

“送玩具回家”:收拾玩具时,和他比赛“看谁把小汽车送回盒子里快”。把收拾变成游戏,培养好习惯。

原来,最高级的早教,就藏在给宝宝擦嘴的纸巾里,藏在和他一起听米粒滑落的声音里,藏在允许他捏碎一小块馒头的宽容里。

崔玉涛的理念核心,正是这份“润物细无声”的智慧——把教育的契机融入生活的每分每秒。我们不需要昂贵的玩具,不需要排满的早教课表,更不需要把自己逼成“完美父母”。

早教,就是你换尿布时哼的小曲儿,是你喂饭时对他抓捏食物的微笑,是你逛超市时耐心回答他“这是什么”的好奇心。

宝宝最需要的早教教具,不是别的,是父母那双看见他探索的眼睛,那对愿意陪他慢下来的耳朵,和那颗理解他成长节奏的心。

放下焦虑,回归生活本身。你会发现,那些让你头疼的日常“小麻烦”,正是宝宝成长路上闪闪发光的“金矿”。你和宝宝一起度过的、充满烟火气的每一天,就是最好的早教!



Powered by 皇冠crown复位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